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我国首个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的民俗节日,所以端午节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节日。
南充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对传统节日的千年传承发展中,融合了诸多川北地区特有民俗。比如从节期来看,部分地区分 “大小端午”,五月初五为 “小端午”,五月十五 “大端午”,阆中曾有过 “大端阳” 的习俗。这与川北地区广泛流传的 “屈原纪念说”“祛病防疫说” 紧密相关,也孕育了一系列独具匠心的民俗活动。
(一)驱邪避秽。一是门枋挂菖蒲、陈艾等 “端阳草”,象征“宝剑驱邪”。阆中根据这一习俗衍生“扎艾狗”“制草药”等储存疗法,高坪有贴五毒图、刺五毒画(以红纸印画蛇、蝎、蜈蚣、蜘蛛、蟾蜍,并用针刺于之上)的讲究。二是以菖蒲、艾叶、八角等草药熬水沐浴,防治皮肤病;三是将雄黄研末兑白酒,成人浅酌一二口,孩童以筷蘸酒点涂面额耳颈,余酒遍洒屋宇驱虫。高坪地区则是以菖蒲酒替之。
(二)祭祀与礼仪。主要流行于仪陇客家地区。一是客家人午前必祭祖,于神龛前燃香蜡、行叩礼祭祖。二是新婚夫妇向岳父母“拜端阳”,向娘家亲分发糖食礼包,新婚夫妇获赠马褂、草帽、蒲扇等物,满载孝亲和睦的美好寓意。
(三)民间信仰。一是佩香囊、系五彩绳。川北地区的香囊与其他地方不一样,多是猴儿形状的,用五色丝线编织,内置艾叶、菖蒲等草药,增强抵抗力。星空官方网站二是避“五瘟”。认为端午午时“五瘟下界”,闭门避灾。阆中地区衍生独特禁忌:忌坐门槛防生疮,午时禁挑水避“加担癀”。
(一)龙舟竞渡。赛龙舟虽然现在是一个全国性的节庆仪式,但在川北地区嘉陵江流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承体系,有一套完整的活动仪式。包括制作龙形彩船,设指挥、舵手、鼓手等专职人员等。部分地区人们在龙舟赛前要到河边燃香烛,放鞭炮,祭祀龙神。
(二)抢水鸭。由赛龙舟活动中衍生而来,在嘉陵江龙舟竞赛结束后举行。由地方官员主持,投放鱼标、醉鸭作为竞赛彩头,获奖者会获得丰厚奖品。龙门、青居地区独创性地采用雄黄涂抹鸭头的方式,既增加了竞赛难度,又暗合了驱邪避害的传统寓意。
(三)舞龙舞狮。端午节部分地区会通过开展舞龙舞狮的活动来祈福,增加节日氛围。其中蓬安县的 “水龙祈福”表演独具特色。近20米长的由柳条、端阳草制成的“水龙”由舞者扛举,观众泼洒 “吉祥水”,最终投放到嘉陵江,祈求风调雨顺。
(四)特色活动。《阆中县志》记载五月十五日大端阳,举行瘟祖会,是一个很热闹的民间活动;还有在“女大非节气不出门”的时代,仪陇客家有采草药活动,清晨妇女可以聚集在一起采割艾叶、石菖蒲、夏枯草等。南部、西充等地有抛掷李子的习俗,青年男女通过掷李子嬉戏同时担负着寻觅心上人的功能。
(一)包粽子。南充的粽子用蓼叶包裹(其他地区多为芦竹叶),以糯米为主料,搭配红豆、腊肉、花生等形状多样(三角锥、四角枕、斧头形)。其中,南充凉棕较为特色,佐红糖水食用,清热解暑。
(二)打糍粑。与粽子原料相同但做法不同的糍粑也是川北区人民在端午节的饮食习俗。只是目前手工打糍粑的做法已经很少见了。
(三)蒸包子。阆中、南部、西充等地有端午蒸包子的习俗,以腊肉颗粒为馅,佐以葱姜菖头炒制提香,蒸熟后以野生蛇泡果汁点红,寓意“一心一意”“百事吉利”。
(四)吃盐皮蛋。端午节必食盐蛋、皮蛋,与粽子搭配形成 “一咸一甜” 的味觉组合。星空官方网站因为仪陇有特色小吃盐皮蛋,这也逐渐成为南充人端午节桌上的必点菜。
在查阅关于端午节民俗文化资料中,发现各地有一些相关歌谣,都是总结的生产生活经验,比较有人情味。比如:“五月五,过端午,五月不看秧,六月不看郎”“端阳五月五,河下龙舟舞。想去赛龙舟,地下禾唔许。”这些都体现出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总结出五月正是一年之中的农忙时节的生产经验。还有民谣说:“热糍粑,冷粽子,凉粉吃了哄空子”,则是生活经验,意思为糍粑热的好吃,粽子冷了好吃,凉粉吃了是不经饿的。另有民谣“端阳五月五,没过十五补。只要挂菖蒲,就算唔离谱。”也印证了前文提到南充部分地区有过“大端午”的习俗。
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土壤中深深扎根,让传统节日所蕴含的中华文明基因代代相传,南充各地及相关部门充分发挥创意与智慧,精心筹备了一系列精彩纷呈、形式多样的民俗文化活动。
以“粽情巴蜀·丝源高坪”为主题的2025年四川省“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文化活动于5月28日-6月4日在南充市高坪区举行,此次活动将开展2项主体活动(“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文化活动启动仪式和“全民互动·乐趣端午”民俗体验活动),4项配套活动(嘉陵江“鱼跃龙门·激浪端午”龙舟文化活动周、“锦绣千年·丝源端午”丝绸文化周、“情聚丝源·云游端午”活动、“烟火集市·乐购端午”促销活动)。
此外,5月24日,南充市方志馆精心策划了一场以“艾韵承方志·香囊寄童心”为主题的端午习俗体验活动。此次活动以志记载的端午习俗为依托,转化成“过艾门”“点朱砂”“制香囊”等文化体验活动,吸引了70余名小朋友参与其中,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刻体会文化的传承与活力。
南充独特的端午民俗融合了川北地区的地方特色与深厚的历史底蕴,也是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时代的发展浪潮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肩负着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作为地方志工作者,更有义务继续守护这些珍贵的民俗文化遗产,不断创新传承方式,让南充的端午民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星空官方网站